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17-07-24 11:08 来源:文教卫体委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使命。5月24日,市政协举办“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委员议政日活动,市政府副市长王学锋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副主席黄立红、奚爱国、缪云忠参加。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学前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持之以恒地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学前教育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保障措施、师资队伍等方面仍有差距。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起点,保障更多幼儿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

一、坚持规划为先,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

一是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充分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学前教育的需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科学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办园条件基本均衡、入园机会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梳理现有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及其学额配备情况,推动各市(区)加快制定《2017-2020年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提高幼儿园与居住区人口的配备比例。

二是切实增加公办园数量。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及时交教育部门举办公益性幼儿园。进一步加大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力度,确保今后5年,每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0所以上,切实解决部分老小区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问题。

三是积极施行服务区制度。试行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向服务区内的幼儿提供学额保障,优先招收服务区内的适龄儿童,鼓励幼儿就近入园。借鉴泰兴做法,完善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发展共同体,优质园与其他幼儿园结成发展联盟,充分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带动效应。鼓励优质幼儿园承办分园,不断放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效应。

二、坚持普惠为要,进一步促进公民办协同发展

一是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切实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提高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标准。通过综合资金奖补,发放“学前教育惠民券”,成立公办民办幼儿教育联盟等方式,扶持和引导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教质量。推进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园享有同等待遇。加快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设定普惠性幼儿园标识。

二是规范管理民办幼儿园。坚持从育人和规范市场等角度重视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科学设定办园门槛,鼓励民办幼儿园办出个性和特色。完善管理、监督、服务等政策,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政府管理,对于管理规范、办园质量好的民办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倡导和推动良性竞争,形成优胜劣汰格局。

三是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有关部门要全面排查、摸清无证园底数,了解和掌握无证园状况。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疏堵结合、分类处理:对符合办学布局规划和群众需求的,适度降低准入门槛,督促整改规范;对办园条件极差存在安全隐患且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并做好在园幼儿的分流安置,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无证园的清理整顿工作。

三、坚持保障为重,进一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一是健全公办幼儿园财政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当地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公办幼儿园有基本的运行经费。严格落实《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达到5%以上,并考虑在3-5年内达到占比8%以上。同时尽量给予农村幼儿园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奖补力度。

二是适时调整保教费。国家教育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我市公办幼儿园中有近2/3的教师是编外人员,建议有关方面充分考虑这一实际,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允许公办幼儿园根据实际生均成本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建立财政拨款和适当收费相结合的成本分担机制。

三是提高编外教师待遇。借鉴上海、苏州等地经验,总结推广靖江和姜堰的管理模式,理顺体制,以县为主,统一归口管理学前教育。以财政性编外用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由财政兜底,有计划地解决幼儿园编外教师的待遇问题,确保编外教师收入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并在每年幼师招录计划中定向招录一定比例的现职编外幼师。

四、坚持师资为本,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市及各市(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明晰今后五年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力争2020年公办幼儿园全额编制教师占比达到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的50%。强化规划落实情况的督查推进,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招引培训。统筹核定教师编制指标,合理确定每年幼儿教师的招录计划和招聘人数。实施幼儿教师定向培养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幼师专业生源素质偏低问题。严格资格准入制度,新上岗幼儿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学前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对目前在岗但不具有相应资格的幼儿教师,要通过在岗培训、考核等方式促使其取得任职资格。

三是强化激励考核。探索建立编外幼儿教师工资、职称津贴稳步增长机制以及住房公积金解缴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以师德为核心、专业发展水平为导向的幼儿教师评价机制,对幼儿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履行岗位职责、专业发展培训等情况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用考核的杠杆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畅通幼儿教师出口关,对师德失范、能力低下、影响恶劣的,坚决清除出幼教队伍。

五、坚持内涵为魂,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水平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方向。以孩子感到快乐为中心,以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发展孩子个性、培育孩子健康人格、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为目的开展幼儿教育。教育部门要指导规范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培育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和科学的方式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是改进教育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要力求“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学前教育启蒙性与整体性的特点,又要与幼儿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相吻合;课程评价要与幼儿发展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要与课程目标相呼应。设置丰富的活动情境,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营造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氛围;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诱导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现实情景中通过动手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帮助获取知识。

三是改善环境设置,确保舒适安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来设置课程,在活动环境上家园化,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与田园;在学习资源和活动上乡土化,纠正目前片面追求的西洋化、城市化倾向。根据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适时修订幼儿园设施设备及安全卫生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有关方面要加强协作,严格督查,促使其整改到位;对无条件整改到位的幼儿园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关停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