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文化培育展示点案例选编 ⑦ | “议”起点燃红色引擎 为乡村振兴铸魂添韵

发布时间:2023-04-21 15:56 来源:泰州政协

“议”起点燃红色引擎

为乡村振兴铸魂添韵

——姜堰区蒋垛镇协商文化培育展示点案例


“咱们许庄村特色产业、特色生态都没有问题,就是特色文化十分欠缺”“挖掘不到能体现乡土、乡愁、乡情的文化资源,村史馆的规划建设就要无限期被搁置了”……近年来,挖掘并弘扬特色文化已然成为蒋垛镇许庄村申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当务之急。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蒋垛人”

许庄村地处蒋垛镇西大门,是镇级工业园区所在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温新材料特色园区。该村还携手盐大南港,分三期共同打造2300亩“草莓小镇”项目,是蒋垛镇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产业发展阔步前行,文化发展仍未“脱贫”,成为横亘在许庄村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障碍。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蒋垛镇委员履职小组在姜堰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网平台上收到了一则重要的文史资料——“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蒋垛人”。解放前夕,蒋垛镇许庄村人翟英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制版工作,并在特殊背景下将自己的原型雕刻在第一套人民币上。新中国成立后,翟英长期在上海印钞厂担任雕刻科科长,为人民币制版雕刻事业和培养后备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头像雕刻者徐永才,就是翟英培养出的优秀制版雕刻专家。



“追寻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2年11月18日,蒋垛镇委员履职小组召开“追寻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协商议事会,并召集相关部门、文史专家、政协委员、乡贤和社会群众代表参会,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邀请当年一起参与第一套人民币设计的当事人杨琦参加协商,形成了《关于开发利用“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蒋垛人”重要文史资料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经过委员履职小组深度挖掘,得知翟英早年求学于沈毅在蒋垛创办的塾师会,接受了革命思想熏陶,参加革命后,因其在美术、篆刻方面的特长,被组织上培养为党内为数不多的钱币制版雕刻专家。在设计拾元币的草案时,翟英和杨琦决定采用工人和农民的图案,出于保密起见,组织上考虑到杨琦是工人出身,翟英是农民出身,就由两人分别担任工人、农民的模特。第一套人民币共发行12种面额62个版本,但将人的形象印在上面的仅有拾元币和伍拾元币两种,因此更为珍贵。

这一重磅文史资料的发现,打破了许庄村申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工作的僵局,蒋垛镇将翟英个人事迹制作成专题片,通过苏维埃纪念馆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不断放大红色效应和社会效应。建设包含人民币发展史、翟英个人革命斗争事迹的特色展馆也逐步提上日程。


“挖掘红色文化,助力全域旅游”

在蒋垛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江苏省唯一一座红色苏维埃政权纪念馆,同时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州市铸魂之旅红色一号专线、泰州市党史学习教育一号线。蒋垛镇特邀委员、蒋垛苏维埃纪念馆馆长、“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钱鸿江等政协委员多次在协商议事活动中建议,扩建苏维埃文化公园,修缮苏维埃政权纪念馆。

2019年,苏维埃公园的改扩建工程获得批准。经过近一年的扩建,园区面积扩至75亩,建筑面积增加到1万平方米。园内烈士墓区、陈列馆区修缮一新,馆内重新规划为“星火颂”“红缨颂”“烽火颂”“红旗颂”“英烈颂”五大板块,全方位展示蒋垛苏维埃政府开创苏中革命运动先河,带领广大人民前仆后继投身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

2021年、苏维埃纪念馆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姜堰第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同年6月,姜堰区政协文体艺术界和民宗界委员代表走进蒋垛镇,开展“挖掘红色文化、助力全域旅游”协商议事活动。蒋垛镇委员履职小组以“红色旅游+人才”碰撞出化学反应,成立“红色史实挖掘工作专班”,将搜集到的40余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陈列在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

近年来,蒋垛镇利用自身红色文化优势,推荐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和村书记等行业精英担任特邀委员,参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搭建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基层一线的平台,让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推动红色精神传承和弘扬,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精神价值的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巨大的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