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富民增收的主席会议协商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16 09:13 来源:泰州政协

2021528日,市政协召开五届六十一次主席会议,围绕“推进农村富民增收”听取市政府相关情况通报,并开展座谈协商。会上,市政协社会法制委汇报了调研情况,姚灿华、王学明、齐贵3名市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主席会议成员作协商发言,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在会议结束前讲话。

主席会议对我市农村富民增收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相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任务,一些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主要成绩表现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富民增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研究部署,每年召开专题性工作会议,确定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将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区)及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富民政策。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出台了覆盖面较广、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政策举措。比如,《关于建立健全扶贫产业带贫减贫的意见》,以培强扶贫产业为重点,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资产收益、入股分配、劳务联结、订单代销等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开展劳务对接引导转移就业等,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扶持保障等方面综合施力,效果比较明显。

三是持续增收基础良好。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大力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了农业项目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带动作用等。

四是探索创新亮点纷呈。全市各地不断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创新、有特色的实践成果。比如,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打造乡村旅游“小南湖”品牌,带动本村600多人就业。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周边3个村32个家庭农场提供服务。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大力推进“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农业+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亮点不断复制、推广,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主席会议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增收是农民的首要关注问题,农村富民增收永远在路上。目前我市农村富民增收存在不平衡性,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一是农民就业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延伸不充分影响富民增收。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部分产业收缩较重,导致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有所下降。乡村产业深层次价值开发不够,农产品行业侧重于生产环节,深加工和销售流通存在短板。一些特色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不够明晰,存在“跟风”、简单克隆现象。二是用地难以突破、实用人才匮乏影响富民增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紧张,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少数镇村干部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循规蹈矩,不敢突破,缺乏担当精神,在带民富、帮民富、促民富上没点子、缺主意、少办法,农业科技、电商、项目运行等专业人才短缺。三是农村改革红利尚未充分挖掘利用影响富民增收。我市农村改革推进步伐平缓,尤其是农村“三块地”改革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未充分有效激活农村土地、宅基地等资源。四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富民增收。一些偏远村庄的闸站、农桥、水产养殖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农机服务能力还不强,部分高效农业规划区基础建设投入有待加大。这些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对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富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习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持续推进农民增收,是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关键之举。要对这一“国之大者”有深刻的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首先,推进农村富民增收,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农村。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要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密切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最现实的手段和途径就是维护和发展好农民利益,让他们从物质和精神上富起来。农民富则农村稳,农村稳则国家稳。富民增收可以真真切切地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第二,推进农村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共同期盼。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但从绝对值来看,差距依然较大,并且呈现扩大之势,从2016年的18617元扩大到2020年的24488元,五年之间拉大了5521元的距离。差距的拉大,有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要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农民收入增长得更快更好更可持续。第三,推进农村富民增收,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必然要求。“强富美高”是习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目标要求,“百姓富”重点和难点是农民富,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把推进农村富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取向。

二、突出产业支撑,打造推进农村富民增收的强力引擎。产业强,富民增收才有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一是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一定程度上,我市不缺涉农产业,缺的是高、特、优、新涉农产业。要坚持市场导向,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土壤特性、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选择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对已形成一定特色产业的乡村,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政银保企对接活动,加快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运用,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品牌打造,进一步放大特色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力。二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要以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强规划引领、项目招引,保证乡镇必要的建设用地指标,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参与,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提升,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做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从而打通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的连接点,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三是让农民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随着乡村产业的不断推进,农民从乡村产业中获得的收益逐步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要进一步探索“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富民增收创造更多可能。姜堰、高港是全国和全省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有关方面要在进一步加大试点区改革力度的同时,总结推广经验,让涉农产业、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红利。一是聚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改革。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4%左右,增长的空间和潜力比较大。建议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扩大宅基地有偿使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范围,在已创建获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各类园区及城郊结合部的乡村加大推进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充分盘活农村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等“沉睡的资源”,开辟更多增收门路,让土地等资源变成农民的租金、股金、薪金收入。二是聚焦防范农业经营风险深化改革。农业属弱质产业,容易受到自然、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不断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加大保费补贴等措施支持保险机构适当增加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防范化解因为自然灾害、不利市场行情等因素诱发的农业经营主体交不足交不起土地流转租金、土地承包费,而让农户利益受损的情形。三是聚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骨干,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户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对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议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强引导,发挥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要加强规范化建设,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乡村产业深度整合,促进农民增收。

四、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凝聚推动农村富民增收的各方合力。一是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是富民工作的桥头堡和指挥部,要深入实施“雁阵培育计划”“新乡贤回流工程”,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带头富、带领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为农村富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进一步调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财富、实现增收的积极性。要发挥好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带领更多农民加入到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对失业、外出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对有创业意向的,加强创业辅导,提供技术支撑,给予资金帮助,确保创业成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加强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帮扶,防止返贫返困。三是进一步强化各方面的社会责任。农村富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同向发力、协同推进。重点是引导龙头企业自觉担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对他们开展相应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要引导更多的为民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富民增收工作中来,努力汇聚推动农村富民增收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