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届五次第2099号提案:关于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12-13 14:54 来源:泰州政协

进入新时代,在新发展格局下,营商环境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做保障。现在的营商环境不应仅局限停留在“办事速度快一点、服务态度好一点”的浅层,而应综合包含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肥沃土壤、优越气候、和谐人文”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2020年6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泰州以66.24分位列第18名,而同处苏中的南通位列第2名;毗邻的苏北城市盐城位列第14名。这说明泰州营商环境与周边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较多短板、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城市发展的集群性与分化性特征更加突出,在城市群成为发展主要形态的同时,内部地区之间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我市加快提高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泰州要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错位融入、优势融入、特色融入,着力建设‘健康名城、幸福泰州’”。营商环境会极大影响生产力和竞争力,要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吸引外商外资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不放。优化营商环境既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分析:

1.坚持软硬兼施,提升城市品质“含金量”。

2.坚持标本兼治,提升公共服务“政能量”。

3.坚持品质兼容,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

具体建议:

因此,为提升我市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坚持软硬兼施,提升城市品质“含金量”。营商环境既包括经济发展质态、产业集聚度及上下游资源要素配套度等硬环境,又包括公共服务、市民素质等软环境,这些都是城市品质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一方面,做强城市,让城市名片更具成色。推进品质城市建设,让高水平的城市品质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紧盯提升城市品质,对标找差、扬长补短。对照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长三角城市品质指数评价研究报告》,巩固优势特色,补强短板弱项,推动城市品质整体提升。以深化《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的意见》《关于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抓手,将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品质泰州纳入“十四五”规划,实现个人、城市与社会相结合,质量、文化与品牌相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让品质成为泰州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做强产业,让特色产业更有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标准、质量输出将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管理,放大集群创新的“雨林效应”,加强横向关联企业和纵向上下游企业的招引培育,巩固拓展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推动开发园区发展转型,以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能力,突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品质,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生态高地。积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改善市场服务环境,把疫情防控期间的支持、服务企业的好措施、好做法固化,形成长效机制,让战时“绿色通道”成为平时“正常通道”。通过厚植、深耕、翻新、涵养经济土壤,促进营商提优、质量提升、减负提效、产业提级,打造经济繁荣、活力迸发的“硬核”,让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定海神针”。

2.坚持标本兼治,提升公共服务“政能量”。治标,要坚持问题导向,逐一解决,让市场主体感知发展气候上的变化,形成富有泰州特色的营商环境新特征。治本,要注重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诚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通过治标治本双管齐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达到“1+1>2”效果,创造激发新的活力和效率。一方面,坚持标准引领,让政务环境更为优越。抓住用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机遇,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政务、法治和监管环境,让高标准的政务服务成为泰州营商环境的“硬核实力”。深入贯彻落实《泰州市标准化条例》,促进标准化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治理延伸,以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简政放权。注重效率优先,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提速,推动业务融合集成、数据融合提速。抓住国家级金改试点窗口期,推进知识产权质押、专利综合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为产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推进检验检测与主导产业的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级质检中心、药品进口口岸检验所,筹建医药健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特殊食品检验中心,推进“泰检易”公共服务平台扩容提质。积极争取设立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公平竞争、注重权益保护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人文气质,让文明养成更加自觉。积极打造既独具魅力又多样包容的区域特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润城,让高品格的泰州精神成为优化泰州营商环境的“源头活水”。培育文明风尚。贯彻落实《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实施“泰有礼”全民主题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丰富文化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积极开展惠民文艺演出,着力提高“文化惠民券”受益面。弘扬“祥泰之州、品质为尚”城市质量精神,继续开展“品质家庭”“泰州名企”“泰州名品”“泰州名匠”评选活动,推进品质乡村建设,提升社会文化品质。

3.坚持品质兼容,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营商环境是城市品质的直接体现,城市品质是营商环境的根本所在。二者互为促进、互为目标,有品有质、宜商宜居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归宿。一方面,坚持富民优先,让就业更加充分。突出富民为本,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力推进创业就业,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创业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注重智力生产,加快构建面向城乡居民的“卓越教育”体系,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优化人才环境,加大科创中心、科技服务机构,创新服务平台等各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从人才培养、开发、吸引、保留、发展以及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多维度的人才教育机制,建设投资友好型、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另一方面,突出全面小康,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聚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全面小康、品质生活”为核心,打造生态、人文、安全的居住环境,构建“一核三极三城”空间构架,让高富美的生活质量成为优化泰州营商环境的“加分项”。构建幸福体系,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社会服务、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配套环境建设,建设高水平综合医院,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焕发活力、增添魅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