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政协》2016年2期-信息工作
发布时间:2016-05-10 09:15 来源:市政协办关注发展大局 积极“风闻言事”
泰兴市政协特约信息员、泰兴市纪委办公室主任 卜亚群
政协社情民意信息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泰兴市纪委,我一直从事信息文字和调研工作,2014年起担任泰兴市政协社情民意特约信息员。长期以来,我坚持以积极主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密切关注发展大局,广泛倾听基层呼声,时时处处留心,尽力“风闻言事”,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决策参考的作用。
一、把握宏观大势,精心选取角度
信息工作不处于中心,但服务中心;不作决策,但影响决策。作为信息员,必须有“全球眼”“显微镜”,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宏观大势中去捕捉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反映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的最新动态、突出问题和经验做法,让领导“耳聪目明”,及时掌握下情。
一是回应热点。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消息一出,各方哗然。我们办公室几个年轻人都符合条件,但真有生育意愿的只有一个。问其原因,有的说家属在企业上班,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本来女性就业就遭遇性别歧视,一旦生了孩子,现有岗位就难以保住,所以不想生。我觉得这想法带有普遍性的,随即与政协办和市妇联对接,组织开展了抽样调查,形成了《别让“单独二胎”政策成为育龄女性求职的拦门虎》的信息,就“单独二胎”政策可能加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生育保障体系、完善法律和政策、加强违规监察和处罚等4点建议,该信息2014年被全国政协采用。2015年国家即放开“全面二胎”,从侧面证明了该建议的现实性。
二是关注焦点。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刻,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条块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发生的矛盾,已成利益冲突的焦点。我结合查案执纪实践,先后深入市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办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须防政府招投标过程中各种“变术”》,从制定标书、组织招标和标后监管三个环节中梳理出了投标单位违规“变参数、变方法、变合同”等问题。该信息被泰州市政协采用,在我们系统,也被省纪委转报中纪委。
三是聚焦难点。中央提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补齐长期落后的农业农村农民这块短板。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知农民之苦,深谙其中之弊,一直致力于这方面调研,撰写了大量信息。其中,《防止惠农政策在基层执行走样》和《集中采购后基层药品价格不降反升》两条信息分获国务院两位总理批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获泰州市前纪委书记唐小英批示。2014年,针对“耕地污染导致粮食品质下降”问题,我们会同市农委、市粮食局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重视耕地租赁保护,突破法律制度、资金、技术困境》,明确提出改善粮食品质首先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重点抓好健全法律制度、稳定资金来源、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防止租赁经营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该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
二、积极拓宽渠道,广泛收集资料
信息工作的源泉和活力在基层,散佚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信息员用“慧眼”从不同渠道去发现。
一是及时捕捉分析舆情。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可能迅速传遍全世界。为此,我们注重及时发现和全面收集相关网络舆情,对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腐、涉官和涉及民生的舆情进行跟踪,并坚持“由点到面”“由问题到建议”的原则,加强对舆情动态的分析、判断,迅速提出对策建议。2014年下半年一段时间内,媒体关于“红二代”报道较多,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我敏感地觉得这种炒作不大好,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群众中的形象有消极影响,就撰写了《媒体热炒“红二代”概念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该信息被泰州市政协采用,在我们系统,也被省纪委转报中纪委。
二是集体会商研判案件。近年来,我们泰兴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先后围绕农村低保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机骗补、扶贫项目资金等开展系列专项治理,先后查处了一大批案件。我们根据所查案件,及时组织参与检查、调查的人员,分析研判案件背后的问题及根源,编写的《医疗机构违规套取新农合补偿金应引起高度重视》被泰州市政协采用;《村干部在土地流转中“任性作为”问题分析》被中央纪委转报中办。
三是深入基层“捕风捉影”。“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街谈巷议,往往是社情民意的直白“视窗”。为此,一有机会,我都抽空往基层跑,走访、座谈,哪怕是随便走走、闲聊扯谈,都能发现好的线索和题材。有一次,听法院的同志谈到,当前,在正风肃纪新常态下,案件数量猛增,加之最高院推行“立案登记制”,现在立案庭的同志“五加二、白加黑”都忙不过来。法纪相通,我听了很感兴趣,随即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撰写了《立案登记制实施亟需破解“案多人少”难题》,该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再如:2014年春,我在古溪调研时听一名村干部谈,每年都要签订一二十个责任状,一签就扔,没有实质作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觉得这可能带有普遍性,当即到几个乡镇、部门开展深度调研,撰写了《谨防工作责任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该信息被中纪委转报中办。
三、反复修改打磨,切实提高质量
社情民意信息,篇幅不长、内容丰富,既要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又要提出意见建议,是“螺丝壳里做道场”,需要信息员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致力打造精品的责任意识。就个人而言,觉得撰写一条好信息,至少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精心编撰标题。标题很重要,好的标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烘托主题、引人关注、吸引眼球的作用,为信息增色,使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标题要求既要准确概括、又要新颖鲜活,既要画龙点睛、又要吸引眼球。要题文相符,好的标题就像戴帽子一样,既要合适,就是说,帽子不能大也不能小;又要好看,就是说,观点要新颖,表述要鲜活。如我所写的一篇被泰州市政协采用的信息,题目为《撤县设市须防“改头换面”滋生腐败》。
二是深刻分析问题。社情民意信息生命力在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信息员,要树立问题意识,深思善研存在问题和原因,这样作出的分析才会符合实情、切中要害、揭示本质。如:我在《谨防工作责任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工作责任状存在的五种形式主义倾向:多——名目杂乱泛滥,板——内容千篇一律,浮——要求与实际不符,糊——责任条款模糊,虚——形式重于监管。这样的分析,由表及里,全面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三是准确使用语言。信息语言总体要求是准确、平实,但也要尽可能生动、鲜活。要多用群众的语言、多用鲜活的语言、多用具有时代特点的语言。这也是转变文风的要求。举个例子:强调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一般化的写法是:各级党委要把落实主体责任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扎实抓紧抓好。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来写,就可以这样写:各级党委要把履行主体责任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牛鼻子”来抓,把落实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党委书记“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党风廉政建设“不甩手、不松手”,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认真推敲修改。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好的文章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而是反复修改、精心修改而成的。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写信息同样如此。要反复修改完善,直到觉得无法再修改为止,不能敷衍应付、急于交稿。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重点在修改观点、结构、内容上多下功夫。当然,也要搞好文字、标点符号这些细微之处的修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