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履职尽责 建功立业追求卓越——记泰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
发布时间:2016-09-20 14:40 来源:《泰州政协》吉文林,男,研究员、动物养殖专业博士,中共党员。1958年10月生,泰州姜堰人。现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淡泊名利,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成就杰出人物、全国优秀农业技能鉴定站站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泰州市劳动模范、泰州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
1.满腔热情履行职责,竭诚尽智服务发展。作为一名泰州市政协委员,吉文林时刻把参政议政视为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紧紧围绕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2014年、2015年分别提交了《关于建议成立泰州市“政行校企合作联盟”的提案》、《关于在市区交通道路两侧增设垃圾箱,方便市民扔垃圾的提案》;2016年,为加快推进泰州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关于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提案》,此提案被列为泰州市政协“市长领办、主席督办”重点提案。为了提案的有效落实,吉文林依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办学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泰州市“三农”发展同频共振,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姜猪、黑羽番鸭等新品种;推广林下养鸡、养鹅等种养结合新技术,以及畜禽粪便集中收集、粪水发电、粪渣肥田等技术,发展循环农业,为农民提供种养结合示范,带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引导泰州农业转型升级;专门成立驻姜堰“挂县强农富民”工作组驻企蹲点帮扶,为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服务于农民增收致富。近三年,江苏牧院共选派60名教师蹲点服务,其中,16人被泰州市遴选为“兴农富民工程”专家,共推广畜禽新品种(系)4个,养殖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对接帮扶300多家企业。
2.立足本职岗位,全心投身农业职业教育事业。35年前,23岁的吉文林毕业留校工作,当时,学院在占地70亩的白马庙办学。1992年,在以吉文林同志为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的带领下,历经千辛万苦,建成迎宾路校区。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的一年,吉文林担任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吉文林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学校1998年招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人,达到1245人,列全省8所农校之首;2001年独立升格为高职院,吉文林当选第一任院长,他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师生员工,于2003年开始兴建凤凰路校区,经过五年多的建设,一座“红墙绿树、碧水蓝天”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屹立在泰州东城区,有力地推进了泰州高教园区建设;2011年,学院牵头组建“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2014年10月,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企业、学校率先组建了我国职业院校第一个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成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目前,江苏牧院占地面积455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在校生14600人,教职工1007人,图书馆藏书102万册,固定资产18.6亿元;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30强高校”、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经第三方评估,学院在全国1337所高职院校竞争力排名第四十五、江苏排名第四、农业高职院办学规模全国第一;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全国高职院校排名第九、全国农业高职院第一;人才竞争力江苏高职院校排名第三,农业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学院也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是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的排头兵,是泰州市唯一的优秀等级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也是泰州市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明片。
3.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与管理专家,吉文林主动践行社会责任:身为江苏省养猪协会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他积极搭建江苏省养猪业交流平台,构筑养猪行业培训体系,健全推广机制,对保障畜牧业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江苏乃至我国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依托江苏牧院产学研基地和落户牧院的“泰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学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农技推广和科技培训,为泰州地区农牧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身为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他牵头修订全国农业行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制订全国农业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吉文林还是江苏省乒协副主席、泰州市乒协主席,他带领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积极开展乒乓球运动,为泰州市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吉文林生在泰州、长在泰州、工作在泰州,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他说,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泰州,为“四个名城”建设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