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绘司法为民好“枫景”
发布时间:2024-11-22 16:20 来源:政协办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成镇、村级“融合法庭”419家;诉前成功化解纠纷6.8万件,今年新收一审民事案件数开始下降……
案件数量的升和降,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也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晴雨表。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协商民主文化嵌入司法实践,不断探索前端治理的有效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11月20日,市政协组织住泰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深入镇、村和企业,深切体会“如我在诉”的司法温度,感受司法为民的好“枫景”。
“‘法融溱里’,‘溱里’音似‘情理’,一个‘融’字串连了法庭的工作脉络。”委员们首先来到姜堰溱潼法庭,一进门,便是由姜堰区政协委员、副庭长孙素华牵头设立的“法融溱里”委员工作室。在区政协和区法院联袂推动下,溱潼法庭依托委员工作室积极融入协商民主文化,创新“政协+法庭”解纷新模式,整合代表委员、镇村干部等多方力量,下沉司法服务,常态化开展诉前、诉中调解,促进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当听到邻里为争屋檐间距僵持不下,“法融溱里”委员工作室邀请村民共商共议,以投票方式巧解纷争的故事时,委员们纷纷点头称赞。“邻里纠纷,看似争利,其实是担心在村里丢了面子,通过协商让村民们自己投票决定,法理情相兼容,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全国政协委员高金凤认为,“法融溱里”委员工作室的做法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协商智慧,又将法理承载其中,值得充分肯定。“化解在源头、消弭于萌芽。”市政协委员、市中院副院长殷继东表示,溱潼法庭的经验做法值得进一步总结提炼,在全市法院层面推广放大,以在司法实践中更广泛地融入协商民主文化来助推审判工作顺利开展。
司法利民,协商惠民。在溱潼镇洲南村村口,一则关于“砖瓦非遗文化保护”的村规民约吸引了委员们的目光,这则村规民约也是在“法融溱里”委员工作室帮助下订立的。洲南村有着悠久的砖瓦制作历史,为了让这一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工作室联合村委会依托镇、村协商议事平台,经多轮协商,制定了专项村规民约,保护和传承砖瓦制作技艺和文化。而今,古朴的砖窑依然热气腾腾地烘烤着精美砖瓦,新建的砖瓦博物馆更是将农旅融合做得风生水起。
“万事‘和’为贵。在司法部门的帮助下,洲南村将‘协商议事’融入村庄建设方方面面,在这里‘事无巨细,共商共享’,村民的声音被充分倾听,也让非遗文化得以充分发扬光大。”市政协委员申晓明表示,这种贯穿了协商民主理念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仅解决了许多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更在无形中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大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建议更多基层司法组织推广这一做法,化矛盾解纠纷的同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规范村庄秩序,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建设和美乡村。
月底即将投运加氢装置,米其林、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前来考察洽谈……让委员们想不到的是,一年前还处于危困状态的泰兴天马化工有限公司,如今能有此好光景。“多亏了法院采取‘预重整转重整’模式,企业才得以脱困。”天马化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预重整’通俗一点讲就是通过庭外协商谈判和拟定重组方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重整机会。该制度的优点在于增强了企业重整成功率,保护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长期与法律打交道的市政协委员朱联海认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做支撑,天马化工的案例是法院能动司法、协商助力、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建议在审判工作中进一步融入协商民主的理念,助力提升审判质效,让更多企业从中受益。
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串串有力的数字,处处彰显司法力度和温度。委员们一致表示,将主动参与到司法调解和培育协商民主文化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协商民主文化的广泛传播,带动各方面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积极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凝聚人心共识、汇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