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近日多次报道泰州各地政协特色亮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3-09-11 16:38 来源:政协办

今年以来,泰州各地政协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谋划开展各项特色工作,以实际行动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连日来,《人民政协报》多次报道泰州各地政协的创新举措和特色亮点。

9月2日《人民政协报》报道

海陵区政协“三区”建设工作实效


强党建厚文化活界别

——江苏泰州市海陵区政协开展“三区”建设着力提升履职质效  

“通过开展‘三区’建设,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做好政协工作的目标更清晰、动力更充沛。”在近日举行的半年度界别工作例会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政协的界别召集人纷纷表示。今年,海陵区政协着力打造政协党建引领区、协商文化培育区、界别工作样板区,着力提升履职质效。

“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建设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工作重心。为持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政协星火’党建品牌,我们深入推进‘政协党建引领区’建设,探索‘融合党建’新模式。”区政协主席刘玲表示。

“融合党建”是海陵区政协建设“党建引领区”的关键。在年初召开的党建工作年会上,区政协发布“党建十大重点任务”,各界别将党建元素融入履职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

区政协注重发挥党建增团结、锻队伍的作用,打造界别“党建服务品牌”、成立14支“政协星火”服务小分队,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中扩大政协影响、凝聚发展合力。

“建设‘协商文化培育区’,是我们‘培育与时代和任务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的具体行动。”海陵区政协副主席刘金桂说。

区政协完善“党组主导、委办主推、界别主抓、单位主建”工作机制,聚力打造25个政协元素鲜明、协商主题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的协商文化培育展示点,让协商文化更加可观可感。依托示范点有形阵地,各界别更加注重强化科学选题、商前调研,致力推动协商民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

针对打造“界别工作样板区”,区政协选取界别中的骨干委员担任委员小组组长。骨干委员带头作为、主动担责,改变了原有界别工作几乎全部由界别召集人承担牵头,界别工作好不好全看召集人的状况。此外,区政协还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实施意见》,全面落实“阵地建设”“品牌创建”“星级评定”“委员工作室建设”四项计划。

“实施意见出台以来,界别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发挥更加充分,推动政协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海陵区政协副主席卢弘表示。


9月11日《人民政协报》报道

高港区政协推动建成泰州市首家“骑手食堂”


饿可就餐、渴可饮水、热可纳凉、冷可取暖……

泰州市首家“骑手食堂”开张营业

“畅吃10元套餐”让小哥们吃饱吃好,也让为此付出努力的委员们感到欣慰

“菜品美味可口,米饭可免费续,最重要的是卫生健康,价格便宜。”9月2日上午10点多,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寺巷街道刚开张不久的“骑手食堂”内,不时有外卖小哥前来就餐。据了解,这是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政协寺巷委员活动小组通过“有事好商量”推动建成的泰州市首家“骑手食堂”。

“骑手食堂”位于寺巷街道龙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进大门,就可见到一块“骑手食堂”指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饿可就餐、渴可饮水、热可纳凉、冷可取暖……”“八可”服务的字样。

寺巷街道地处中国医药城核心腹地,商业繁荣,外来人口众多,其中龙凤社区流动人员就有4000余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占比较大。他们工作强度大,“吃饭难”“休息难”等成了困扰小哥们的实际问题。如何让这些日夜奔忙的小哥们也能在“家门口”吃上舒心可口的饭菜,成了委员们关注的议题。

针对这一议题,今年7月底,龙凤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小组前期实地摸排调查了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就餐时间、可接受的就餐价格等实际需求,邀请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在龙凤社区召开专题协商议事会,共同商讨建设“家门口”的“骑手食堂”。

“我们可以依托龙凤社区现有的老年助餐点,拓宽服务人群,为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群体提供就餐服务。”

“小哥们到处奔忙,消耗较大,饭菜量一定要供应充分,可以亮出一周菜单根据反馈适时调整。”

“针对小哥们还存在的‘饮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可以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等设备,免费为他们提供小憩纳凉、手机充电、休闲娱乐等服务。”

……

协商议事会上,委员们集思广益提出很多好点子。最终,“骑手食堂”应运而生。食堂精心推出了“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米饭、汤不限量供应”的“畅吃10元套餐”。同时,在食堂内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等设备,免费为小哥们提供小憩纳凉、手机充电、休闲娱乐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上午10点半,已陆续有小哥赶来吃饭。“考虑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小哥们的送餐高峰,现在助餐点开饭时间提前了半小时。”龙凤社区负责助餐点管理的工作人员栾兰平说。

红烧肉、丝瓜毛豆、肉末粉丝……接过每份都盛得满满当当的饭菜,外卖小哥赵培浩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骑手食堂’开张后,老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饿着了。”赵培浩说,此前他每天三餐不固定,饱一顿饿一顿是常态。“我们一般要等到配送高峰过了,才会找个地方胡乱对付两口。”由于饮食不规律,肠胃不好已经成了不少小哥们的“通病”。

为保证小哥们能及时吃上饭、吃好饭,食堂还定制了可同时兼顾老人和小哥们口味的菜谱,包括鸭腿、肉圆、红烧肉等等,既注重营养又不重样。与此同时,所有菜品采用明厨亮灶现买现烧,既保证食材新鲜又保证最佳口味。厨师烧制过程中,每样菜都会留样保存,以便食药监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抽检,确保餐品卫生健康。


9月11日《人民政协报》报道

姜堰区政协主席访谈文章


构建“全闭环”推动“真落实”

——访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政协主席戴兆平

不久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办、政府办、政协办联合印发了《区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办法(试行)》。这是姜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新定位新使命,探索构建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闭环机制的新成果。记者为此专访了姜堰区政协主席戴兆平。

记者:姜堰区探索构建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闭环机制是基于什么考虑?

戴兆平:姜堰区探索构建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务实之举。

同时,协商成果凝聚着委员的智慧心血,自身协商成果得到认可,可以充分激发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履职向深度挖潜、作用发挥向广度拓展;协商成果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紧扣重点难点、弱项短板提出的意见建议,成果转化落实,有利于助推一些重要民生问题的及时解决、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构建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闭环机制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戴兆平: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姜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协商成果转化工作,区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协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对协商成果转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出台制度文件,对协商成果转化的形成、报送、受理、交办、办理、落实、反馈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要夯实建言质量基础。有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地,前提是协商建言的“含金量”确保提出的建议质量高、可操作性强。在科学选题“贴中心”、调研视察“下深水”的基础上,我们对各种履职成果,多层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力求观点鲜明,体现“政协水平”。同时,坚持论证于建言之前,对初步形成的协商成果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参与委员意见,形成初步调研报告,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后,提交政协主席会议审议,确保研究成果高质量。

比如,在围绕“基层派出所改造”进行协商议政时,城乡委围绕基层派出所的环境、人员、工作强度等方面,通过集中调研和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到全区各镇街,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形成调研报告,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报送区委区政府,区委主要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区政府第一时间抓好落实,推动解决了部分基层派出所经费不足、办公条件简陋、装备落后等问题。

记者:促进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需要有效的制度机制,姜堰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戴兆平:促进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要做到敢于跟踪、善于跟踪、常态化跟踪,建立良好的跟踪督办机制。我们坚持“三化”并举,扎实推进。

坚持办理流程规范化。区政协形成的协商成果,报经区政协主要领导审阅后,送交区党政相关领导,领导批示后,党政办公室及时分解,明确承办单位,提出办理要求;承办单位按要求认真落实,在协商建议任务落实完成后,及时向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反馈办理落实情况。

坚持办理落实制度化。协商成果办理实行限期答复制,承办单位从收到协商成果办理之日起2个月内进行书面反馈;所提问题比较复杂、办理难度大,确实不能按期答复的,及时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或提案,无法采纳或者不宜采纳的作出说明,转化为参阅件。据统计,去年以来区政协共报送协商成果33件,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作出24次重要批示,进行督查2次,部门100%办理反馈,“两社”联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链招商、优化金融生态等24件得到转化落实,9件正在协调推进中。

坚持跟踪督查常态化。在政协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上,常存在重答复轻落实、重承诺轻落实和落实中的“最后一米”“最后一步”无法到位等问题,让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区政协办认真梳理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政协协商成果的批示意见,分门别类交付相关专委会,专委会会同区督考办,常态化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办理落实到位的予以核查销号,没有到位的,加强后续跟踪督办力度,确保能够办理落实到位的各类协商成果限期办理落实。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