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协商建议

发布时间:2022-03-16 09:36 来源:泰州政协

    2021624日,市政协农业农村履职小组与市农业开发区围绕“海陵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题,开展融合互促协商议事活动。委员们先后视察了泰州现代园艺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江苏鼎和水产科技公司,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参加协商的市政协委员、各界代表围绕议题充分交流,提出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卞赋章参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整理如下:

42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创建评审,获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主城区北部,区域范围包含红旗街道、苏陈镇、华港镇、罡杨镇,总规划区域面25.3万亩。产业园以水禽、水稻等种业为主导产业。创建期内,产业园按照“一园、二心、三区”功能布局,推进种业创新园(一园),水禽育种中心和水稻育种中心(二心),水禽良种繁育区、水稻良种繁育区和产业融合区(三区),以及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工程等4大类24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08亿元(国家奖补资金1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资2.0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5.45亿元,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江苏水禽和水稻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华东水禽和水稻种业产业示范区和全国水稻和水禽种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园种子种苗产业起步早,基础较好,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水禽、水稻、水产、花卉、果蔬等为特色的种子种苗门类齐全的专业产业园区。按照种业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种业产业功能布局按照“四区”(创新服务区、新品种选育区、良种繁育区、融合发展区)功能区进行建设,目前初步形成创新平台服务、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选育、良种繁育和商品种子种苗生产的产业格局。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创建评审,相关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同时大家也感到,产业园创建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不大,项目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园建设水平和档次;二是区域内种业市场主体的集聚度和发展质态有待进一步提升,种业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产业的融合度不够;三是产业园内叫得响的品牌不多、联农带农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完善。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园创建工作。

1.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工作专班”三位一体的高效运营管理体系,由区主要领导牵头,海陵区、农开区、农发集团、牧院有关负责同志联合组成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选调优秀干部组建产业园推进工作专班,负责具体落实项目实施管理、信息宣传报道、验收评估材料收集整理等具体业务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绩效评价。

2. 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强化目标导向,紧盯产业园创建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与认定要求,吃透文件精神,重点在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高效规范、技术装备水平区域先进、绿色发展成效、带动农民作用明显、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组织管理健全完善和无“一票否决”情况等方面,逐一细化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现挂图作战。

3. 务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对创建方案中的实施方案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明确具体支持内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等内容,确保项目易操作、可落地、能考核。现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绩效管理非常严格,要不断强调资金支持方向、聚焦领域、撬动引导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4.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水禽、水稻等方面专家团队作用,对园区创建的规划、任务、路径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指导把脉。针对创新团队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繁育基地建设、品种品牌创建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支持种业科技创新,引导种子种苗企业持续创新、不断壮大。

5. 强化资金投入。市区两级要高度重视产业园创建,围绕“人、地、钱”等核心要素,建议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探索通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专项债券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持续投入产业园建设。